宗喀巴大师(1357年~1419年)是藏传佛教格鲁派(黄教)的创立者、佛教理论家。传说为文殊菩萨转世。由于诞生于“宗喀”地区(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区),为示尊重,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“宗喀巴”。在中国西藏、青海、内蒙、甘肃、北京、山西、河北等地区的佛教寺院里,都有宗喀巴大师塑像。六岁时被名僧顿珠仁钦带到夏琼寺进行培养,七岁受沙弥戒,法号罗桑札巴。大师从六七岁时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神童智慧,未经过老师的指点,在和小僧人一起玩耍中学会了藏文字母和拼读。在顿珠仁钦大师身边学习了十年,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,十六岁时进藏,为求名师几乎走遍了西藏各教派诸大寺院。
甘丹寺宗喀巴大师法像。
在克珠杰(一世班禅)所著《宗喀巴大师密传》中记载:年少的喇嘛邬玛巴,在一次放牧时,从心中发出“阿惹巴扎那”文殊菩萨心咒的嗡嗡声,同时发生一股强大的力量,使他全身汗毛竖起,几乎到了心不能把持的程度。由于他有殊胜的因缘经常和文殊菩萨见面,于是问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前后生的故事。文殊菩萨告诉他:往昔释迦牟尼佛住世时,宗喀巴在印度诞生为婆罗门之子。当时他见到了信解智菩萨,菩萨非常喜欢他,从此宗喀巴做了菩萨的侍从,从而听受了许多教法。菩萨领他到释迦牟尼佛的座前礼拜时,宗喀巴生起菩提心,用一串纯洁无垢的白晶宝珠供于佛前,由此而播下通达正见智慧的种子。
宗喀巴大师刻苦学习,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,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,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和《密宗道次第广论》是其重要论著。无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,也是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。
“格鲁”意为“善规”。宗喀巴大师所处的时期,是佛教戒律松懈,教派上层势力相互争斗之时,大师痛下决心对宗教进行改革。戴黄色桃形僧帽,以区别于其他教派,所以又称格鲁派为“黄帽派”、“黄教”。大师强调修行次第,要先显后密,显密并重。并且要继承和尊守戒律,提倡苦行,僧人不结婚,戒杀生,禁饮酒,断绝世俗交往等等。
1409年,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创建甘丹寺,担任首位法台(住持)。1416年,其弟子绛央却杰兴建哲蚌寺。1418年~1419年,其弟子绛钦却杰利用从明朝带回的大批赏赐修建了色拉寺。甘丹、哲蚌、色拉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,成为后来格鲁派六大丛林的中心寺院。
宗喀巴大师的众多弟子中,建寺兴教、著书立说、作国师法王者,在藏传佛教史上做出过特殊贡献的,见于史书的就有一百零六人,普通僧俗弟子有数十万人。一世达赖喇嘛和一世班禅大师就是他的两大弟子。宗喀巴大师的亲传和再传弟子将他的清净法脉传遍了中国西南、西北各少数民族地区和北部满蒙地区,成为明清两代王朝朝廷信奉的主要宗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