萨迦班智达(1182年-1251年),萨迦派第四祖。出生于萨迦昆氏家族。自幼从伯父扎巴坚赞处学习并掌握了显、密二宗精要。23岁去印度留学,精通了大小五明(声明、工巧明、医方明、因明和内明),获得班智达学位,成为西藏第一位班智达(大学者)。与无垢光尊者、宗喀巴大师被公认为藏区三大文殊菩萨化身。
武威市博物馆藏萨迦班智达青铜像。
萨迦班智达不但是一位学识卓越、修证有成的佛教大师,而且对西藏有特殊的贡献。13世纪30年代,元太宗窝阔台执政期间,阔端(成吉思汗之孙)驻守在凉州(今甘肃武威),有意进攻西藏。看到这种形势后,1244年,萨迦班智达63岁之时,和他的两个侄子赶往凉州。经过千辛万苦的两年多跋涉,终于在1246年8月抵达凉州。这是西藏宗教界的领袖人物,和蒙古王室成员建立直接联系的一个开端。1247年,成吉思汗之孙与萨迦班智达举行了会谈,这次会谈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凉州会谈”。结果产生了一份历史性的文件,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,就是《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》。它表明了自13世纪起,西藏已处于元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,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。
阔端与萨迦班智达见面后,被他的智慧以及学识品德深深折服,答应不再进攻西藏。由于萨迦班智达的努力,西藏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。虽然如此,但阔端对萨迦班智达的修证成就还是怀疑,请了很多的大师来试探萨迦班智达。有一次,阔端请来一个魔术师,在湖面上变出一座宫殿,中央以大藏经堆成法座,然后请萨迦班智达前来登座讲法。如果萨迦班智达没有神通成就,定然跌落湖中。萨迦班智达前来一看,就识破了此幻术,当即运用神通加持宫殿,使其成为一座真正的寺院,就是著名的幻化寺(今白塔寺)。
萨迦班智达圆寂地凉州幻化寺(今白塔寺)。
萨迦班智达一生著作丰富,著名的《正理藏论》主要讲述了他对佛教逻辑,即因明学的理解和论述,是当今研究藏传佛教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。在文学方面,萨迦班智达以格言诗的形式创作的《萨迦格言》,对于藏族文学形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。这是以藏族社会的伦理观念为标准而写出的一套处世格言,是一本流传很广的书。几百年后的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赞誉他:藏中研习五明之风,实赖此师之倡导。
1251年,萨迦班智达圆寂于凉州郊外的幻化寺,享年70岁。据《安多政教史》记载:火化时,头盖骨显现喜金刚、文殊菩萨、胜乐金刚、佛陀等像;膝盖骨正面显现了观世音菩萨、度母、不动佛等像;手指骨上显现了弥勒像以及藏文“阿”字;两耳骨上显现出了尊胜塔像;胸前显现出金刚杵像,并示现了许多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