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是“菩提萨埵”之略称。菩提萨埵又作:菩提索多、或扶萨。意译作:道众生、觉有情、大觉有情、道心众生。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,求道之大心人。菩提,觉、智、道之意;萨埵,众生、有情之意。与声闻、缘觉合称三乘。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,以悲下化众生,修诸波罗蜜行,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。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、勇猛求菩提者。对于声闻、缘觉二乘而言,若由其求菩提(觉智)之观点视之,亦可称为菩萨;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,则称为:摩诃萨埵(摩诃,意即大)、摩诃萨、菩萨摩诃萨、菩提萨埵摩诃萨埵、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,以与二乘区别。此外,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,因此也称之为“法王子”,这个语词的音译为“究摩罗浮多”,意译又称为“童真”。
经典中所举出菩萨之异名有:开士(菩提萨埵)、大士(摩诃萨埵)、尊人(第一萨埵)、圣士(胜萨埵)、超士(最胜萨埵)、上人(上萨埵)、无上(无上萨埵)、力士(力萨埵)、无双(无等菩萨)、无思议(不思议萨埵)、佛子、佛持、大师、大圣、大功德、大自在、正士、始士、高士、大道心成众生、法臣、法王子、胜生子、广大萨埵、极妙萨埵、胜出一切三界萨埵、身业无失语业无失意业无失、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、身业无动语业无动意业无动、成就觉慧(有慧者)、最上照明(上成就)、最胜真子(最胜之子、降伏子)、最胜任持(最胜所依、降伏持)、普能降伏(最胜所使、能降伏)、最胜萌芽(最胜芽)、勇健(猛健、勇猛)、最圣(上轨范师、上圣)、商主(导师)、大称(具大名称)、怜愍(成就慈悲、有悲)、大福(大福德)、自在(富自在、自在行)、法师(大法师、正说者)等。又以菩萨乃发大菩提心,满足世出世之胜希愿,故称菩萨众为“胜愿菩提大心众”。
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,众生要成佛,必须先发大愿心,最主要的有四条,称为四宏誓愿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”。可见,要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,并不容易。佛经中所说的菩萨,都是指阶位,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,就是从初地到十地,加上等觉、妙觉。其实,妙觉菩萨就是佛,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。
佛教里有四大菩萨,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,即:愿、行、智、悲。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;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;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;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。
从觉悟的角度来说,佛已圆满觉悟,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而菩萨的觉悟并没有圆满。从断障的角度看,佛已完全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,而菩萨尚未完全断除。根据修行位次的不同,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,他们对二障的断除是逐步深入的。
佛是经历了:从众生-→罗汉-→菩萨-→佛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