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

法显大师

法显大师(约337年-约422年),东晋高僧。俗姓龚,晋平阳郡武阳人(今山西襄垣县)。杰出的佛学家、旅行家和翻译家,被中国佛教界和史学界尊为“十大高僧之一”。3岁时度为沙弥,20岁时受具足戒。是我国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,西行取经时间比玄奘法师早200多年。在法显大师西行取经之前,中国也有僧人西行求法,但只到了西域而止。法显大师是真正经陆路到达天竺(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),并由海上回国,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。

法显大师50岁时游历长安,当时佛教传入中国,已经约有三百年的历史,寺院日益增多,僧尼数目与日俱增,这就产生了寺院管理的问题。由于当时戒律经典缺乏,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,无律可依。法显大师常慨叹律藏残缺,为了维护佛教“真理”,矫正时弊,毅然决定西赴天竺,寻求佛教戒律。

山西省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处仙堂山上的“法显大师纪念馆”。大师幼年出家时的修行地“仙堂寺”在仙堂山的山腰。

隆安三年(公元399年),法显大师时年62岁,同慧景、道整、慧应、慧嵬四人一起,从长安起身,向西进发,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求法之旅。次年,他们在今甘肃张掖,遇到了智严、慧简、僧绍、宝云、僧景、慧达,组成了十一个人的“僧团”,一同前行。由于路途遥远,食宿都无着落,中途智严、慧简、慧嵬三人返回高昌(今新疆吐鲁番)筹措行资;僧绍随着西域僧人去了罽宾(今克什米尔);慧达、宝云和僧景在参访了佛迹以后便返回了中国;道整在摩揭陀国十分仰慕那里僧侣们的威仪和法则,留住那里不回国了;慧应、慧景均病逝在途中。唯有法显大师一人度流沙,赴天竺,遍访圣迹,寻求律藏,历时14年,辗转30余个古国,携带取得的佛像、佛经搭乘商船东归。

公元412年,法显大师于75岁时历经艰难从海路归国,在青州(今青岛崂山)上岸,次年至建康(今南京)后,在道场寺同佛驮跋陀罗译出《摩诃僧祇律》40卷,《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》1卷。独自译出《大般涅槃经 》3卷,《佛说大般泥洹经》6卷,《佛说杂藏经》1卷等。《摩诃僧祇律》也称“大众律”,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法显大师后至荆州辛寺(今湖北省江陵),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享誉世界的名著《佛国记》。《佛国记》又称《高僧法显传》,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,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,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极为重要的史料。不仅在佛教界受到推崇,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。印度学者恩·克·辛哈等人称赞说:“中国的旅行家,如法显和玄奘,给我们留下了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。”

在《高僧传》卷三中载:后至荆州卒于辛寺。春秋八十有六。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