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

西藏江孜白居寺

白居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江孜镇。藏语称为“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”,简称“班廓曲德”,意为“吉祥轮大乐寺”。整个寺院依山而建,以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为中心,四周山梁上以夯土砌以城墙,上设城垛和观敌台,建筑雄伟,气势恢弘。白居寺始建于14世纪末、15世纪初,由江灵敏度法王饶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共同主持兴建。白居寺的建筑并不是同一时期一次性完成的,措钦大殿的修建要早于白居塔。

白居寺是一座塔、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,寺中有塔、塔中有寺,塔、寺浑然天成,相得益彰。白居寺有两大特色:一是格鲁派、萨迦派、夏鲁派共存的寺院,一寺容三派,因而寺内的供奉及建筑风格博采众长、兼收并蓄。二是菩提塔,又名“十万佛塔”,又名“吉祥多门塔”,它是白居寺的标志。佛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,人称“塔中有塔”。塔内佛堂、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余万个,因而得名“十万佛塔”。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显得格外富有魅力且蜚声中外。

【措钦大殿】(大经堂)作为白居寺最早的主体建筑,从1418年始建到1425年竣工,历时8年。其中很多殿堂是后来逐年扩建的,但整体与局部之间却处理的相当和谐统一。因为要兼容各教派,所以全寺塑像的风格也不同于别处,此殿表现的最为明显。

大殿高三层。底层主要为大经堂,有48根柱,大经堂内挂满各种唐卡,殿内北面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佛铜像,是白居寺的主供佛。其两侧东为法王殿,西为金刚殿。二层主要为“拉基大殿”(也称措钦大殿),白居寺最高级别的“拉基会议”便在此召开。该殿周围有数座佛殿,其中北面的罗汉殿内有“苦行山”悬崖,上面塑有飞禽、走兽和十八罗汉塑像,生动传神。三层只建有一个殿堂,殿内墙壁绘满精美的坛城壁画,所以又称为“坛城殿”或“无量宫”。殿堂顶棚天花由六角形图案形成,图案中书有莲花和六字真言,为西藏寺院中少见的珍品。

【十万佛塔】又称“吉祥多门塔”。从1427年佛塔奠基,到1436年白居塔完工,前后历时10年。十万佛塔正式的名字叫“菩提塔”,层层收缩的塔体,覆钵式高大的塔刹,成为藏族建筑史上塔、寺合一的典范,代表了西藏佛塔式寺院建筑的最高水平。

十万佛塔位于措钦大殿右侧,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。此塔塔基占地直径62米、塔高42.4米,共9层。由石阶、塔基、塔座、塔瓶、塔顶及金幢等几个建筑单元组成。全塔共有108道门,77间佛殿。一至四层(塔座)每层分20个角,四面各建佛堂。第五层(塔瓶)为圆形,直径20米,内有佛殿四间。六至九层不分间,六层(塔瓶上)呈四方形。七层、八层为十三法轮部分(象征如来十力和三念住),内均设有佛殿。九层(塔顶)为伞状部分。九层以上为金幢部分。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,另有千余尊泥、铜、金塑佛像,因而得名“十万佛塔”。一般寺院的墙面都是垂直形的,而白居塔的建筑则体现了曲折的变化,建筑外轮廓与塔座宽基本相等,构成等边三角形的视觉关系。无论你站在何处观看,都能发现她曲折多变的外形轮廓是相称的。阶梯式收缩的五层塔座,覆钵式的塔瓶,不但形成了各建筑部分之间鲜明的对比,而且生动地体现出了建筑艺术的韵律美和节奏感。

【札仓】(佛教学院)白居寺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各教派和平共存于一寺。围绕白居寺大殿的札仓,极盛时共有17个,分属格鲁、萨迦、夏鲁三个教派。现存札仓仅剩下3个,即格鲁派、萨迦派、夏鲁派分别拥有1个札仓。三派协同白居寺总住持共同管理寺院,这在藏区是十分罕见的。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