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

业力的形成与对治法

一个业要形成,这个业的内容要具备十种:身业:杀、盗、淫;口业:两舌、绮语、妄言、恶口;意业:贪、瞋、痴,构成我们身口意的十种业力。

这十种业力产生有五个条件:就是事、意乐、烦恼、加行、究竟。偏重在罪业。五种具足,业的结构就成立了。这五种有一个不具足,或者两个不具足,只要一个以上不具足,业的结构就不能成立。

第一,事。业的成立必须有所缘境,就是你必须有一个对象。比方说你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,你很想去布施,你很想参加法会,结果你没有去,这个业不成立;你很想去骂一个人,结果你也没有去骂,也不能成立。因为你没有所缘境,所以业力的成就,不管善业恶业,它必须要有一个对象,人、事、地、物等对象。

第二,意乐。你必须要有一种想法,也就是要有一个造罪的动机。就是说,你是主动性地希望去做,而不是被强迫地或者无意间造作,它必须有一种主动的思想出来。

第三,烦恼。从罪业的角度,它必须有贪瞋痴烦恼的活动,或者是三个一起活动,或者是个别的,一个两个单独地活动。总之,它必须有烦恼的活动。

第四,加行。它必须有身、口的行为。或者你自己做,或者你教别人去做,有各式各样的方便,就是有一些实际的行动。

第五,究竟。你必须把它做圆满,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圆满。比方说杀人命断;或者是布施,对方要接受。

——净界法师

业力对治法

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,也就是“自觉”的心理。当然,这又取决于我们自觉到什么程度。我们还可采取读诵大乘经典、拜忏、诵咒等方式清除业障。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,不仅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,也能启动自身的心行力量。事实上,每个人都有化解自我心结乃至各种业障的能力,只待我们开发和运用。

通过诵经、念佛、拜三十五佛、八十八佛大忏悔文,或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及百字明咒,以至诚求忏悔之心和佛力加持,消除不善行在内心形成的种子。此外,还可修空观或实相观,将业种消融于实相的觉照力中。除不同的忏悔方式外,忏悔时心力的强弱,也直接影响到忏悔的效果。每种心理因素都有一种与之对抗的反面力量,忏悔,就是要将这种反面力量调动起来。当然,这一力量必须超过业种子形成的力量,才能在双方的对垒和抗衡中取胜。若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、诵经,很难取得预期效果。严重的业力,必须以猛力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对治。

——济群法师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