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

西安大慈恩寺

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南郊,是中国“佛教八大宗派”之一“唯识宗”(又称慈恩宗)祖庭,唐代时长安三大译场之一,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,唐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,报答慈母恩德,下令建寺,并请高僧玄奘法师为第一代住持,取名慈恩寺。玄奘法师在这里主持寺务,领管佛经译场,寺内的大雁塔也是玄奘法师亲自督造。

玄奘译经,先后九移其地,而在慈恩寺译场时间最久,译经最多。自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十二月,至显庆三年(658年)九月,长达十一个年头。玄奘法师欲于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高30丈的石塔,一是供安置、保存从西域请回来的经、像,以避免年久散失,兼防火患;二是借之以显大国威风;三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迹垂世,供人瞻仰。李治闻讯,遂向玄奘提出三条意见:一、用石造塔,工程大,恐难速成,宜改用砖造;二、不用法师辛苦、破费,一切用度皆以大内、东宫、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折钱支付;三、建塔地点改就寺之西院。

大雁塔方形塔基,面宽各140尺。塔形仿西域制度,不循中土旧式。塔分五级,包括相轮、露盘在内,总高180尺(高64.5米,共七层,塔底呈方锥形,底层每边长25米,塔内装有楼梯,供游人登临,可俯看西安全貌)。层层中心皆有舍利,或一千二千,凡一万余粒。最上层以石为室,藏经、像。塔下层南外壁有两碑,左为太宗皇帝所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右为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《述三藏圣教序记》,皆为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,记述和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。

玄奘三藏院由西院光明堂、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,将玄奘法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、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。殿内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,殿内壁面布满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,为铜刻、木雕和石雕,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,供游人瞻仰参观。联合国教育、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,赞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。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